當前位置:鞏義市恒旭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 新聞動態(tài) > 正文
CVC 的基本原理是將工作輥輥身沿軸線方向一半磨削成凸輥型,另一半磨削成凹輥型,整個輥身呈 S形或花瓶式軋輥,并將上下工作輥對稱布置,通過軸向對稱分別移動上下工作輥,以改變所組成的孔型,從而控制帶鋼的橫斷面形狀而達到所要求的板形。歸納起來有如一下幾點?
①軋輥整個輥身外廓被磨成 S形(或瓶形)曲線,上下輥磨削程度相同,互相錯位180°布置,使上下輥形狀互相補充,形成一個對稱的輥縫輪廓。
②上下軋輾是通過其軸向可移動的軸頸安裝在支座上,或是其支座本身可以同軋輥一起作軸向移動。上下輥軸向移動方向是相反的,根據(jù)輥縫要求,移動距離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不同。
③S形曲線加上軸向移動,使整個軋輥表面間距發(fā)生不同的變化,如圖 6-31 所示,從而改變了帶鋼橫斷面的凸度,改善了板形質量。
④CVC軋機的作用與一般帶凸度軋輥相同,但是凸度可通過軸向移動軋輥在較小和較大凸度值之間進行無級調節(jié),再加上彎輥裝置,可擴大板形調節(jié)范圍。當軸向移動距離為±50~士150mm 時,其輥縫變化可達400~500μm,再加上彎輥作用,調節(jié)量可達600μm 左右,這是其他軋機無法達到的。圖 6-31(b)所示是根據(jù)預算的輥縫要求,將軋輥稍加軸向移動并抬起上輥,構成具有高度相同的輾縫。在這個位置上,軋輥的作用與液壓凸度系統(tǒng)相似,其有效凸度等于零。
圖6-31(c)所示,上輥向右移動,下輥向左移動,且移動量相同。這時軋件中間處的輾廓線間距變窄,從而加大中部壓下量,此時的有效凸度大于零。
圖6-31(a)所示,上輥向左移動,下輥向右移動,且移動量相同。這時軋件中心處輥縫曲線凸度變大,從而減小了中部壓下量,此時的有效凸度小于零。